您的位置:首页>魅力乡村

留住青山记住乡愁 武汉农村垃圾治理带动美丽乡村建设

2017-12-19 武汉文明网 字号:[][][]  转发


武汉乡村留住了绿水青山,也让乡亲们记住了乡愁。图片来源:黄陂网

  村村都有垃圾桶,农村生活垃圾统一清运处理,农村设施“城市化”;出门就是整洁干净的道路,路旁的繁花争奇斗艳,村容村貌如花园;各种苗木栽满了农民的房前屋后,昔日的乱搭乱盖没了踪迹,鸡、鸭、猪等禽畜也搬到了专门的“小区”里……如今,走进武汉市新城区,会发现乡村环境大变样。

  为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武汉市持续推进“城管革命”进农村,大力整治全市1913个行政村的村容村貌,留住了绿水青山,也让乡亲们记住了乡愁。

  全面建设垃圾收运体系

武汉市东西湖区石榴红村村容村貌有了明显改观 图片来源:大楚网

  12月17日清晨,武汉市蔡甸区永安街高新村的老杨拎着院里的垃圾袋走出家门,扔进了门前不远处的垃圾桶里。不一会儿,一辆垃圾清运车就将这里的垃圾运走了。随着“城管革命进农村”工作的深入开展,这里的居民已经渐渐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村湾的环境也发生了巨大变化。今年12月初,“两代表一委员”视察了蔡甸区的农村生活垃圾治理工作,对治理成果表示肯定的同时也对武汉市下一步如何开展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工作提出了许多宝贵的意见和建议。

  一直以来,垃圾治理都是改善农村人居环境的重点和难点。2015年,国家、省先后下发《关于改善农村人居环境的指导意见》、《关于开展农村生活垃圾治理创建“美丽家园 清洁乡村”活动的实施意见》。同年,武汉市委、市政府按照国家、省有关要求,出台《关于深入推进城管革命进农村全面提升农村环境卫生水平的意见》,启动“城管革命”进农村。

  3年来,武汉市委、市政府坚持把农村垃圾治理作为改善农村生态环境、提高农民生活质量的一项重要民生工程、民心工程、生态工程和发展工程。

  按照区域经济发展和村湾布局规划,全市1913个行政村划分为669个一类村和1244个二类村。2015年,市财政投入7500万元,区财政配套1.8亿元,夯实农村环卫基础;街道、村出资出力,开展大扫除、大清理、大整治,拆除乱搭乱建、清除陈年垃圾、清理乱堆乱放,多数村湾环境面貌得到明显改观,662个村率先达标。

  2016年,按每个创达标村平均5万元的标准,持续全面推进垃圾收运体系建设和村湾达标工程,提前一年实现1913个村全部达标目标。

  三年来,全市已建成乡镇垃圾中转站99座;配置各类垃圾收集车、转运车等1.9万余台;聘用村湾保洁员1.5万余名;配置垃圾箱1.55万个,垃圾桶59万个,关停区级垃圾简易填埋场19座;取缔和改造露天敞口垃圾池1.5万座。垃圾治理工作实现5个覆盖:垃圾桶覆盖所有农户家庭,保洁员覆盖所有自然湾,收运设施车辆覆盖所有行政村,垃圾中转站覆盖所有街乡镇,垃圾收运体系覆盖所有农村地区。

  因地制宜打造美丽乡村

武汉市江夏区小朱湾绿树掩映青墙灰瓦 图片来源:江夏热线

  坐落在花海之中的杜堂村(木兰乡)是武汉市黄陂区美丽乡村示范村。这里静谧安宁如世外桃源,白墙灰瓦、木雕窗棂,犹如一幅淡彩水墨画。

  武汉市江夏区五里界街童周岭村(小朱湾),绿树掩映青墙灰瓦,花儿点缀湾间小道,淳朴民风荡涤尘嚣,四方游客纷至沓来。

  2017年,武汉市黄陂区蔡店街、木兰乡,蔡甸区侏儒山街,新洲区旧街街被评选为年度“荆楚最美小镇”。

  3年来,在做好垃圾治理、村湾保洁等规定动作外,各区坚持因地制宜、扬长避短,打造美丽乡村、精品乡村。

  其中,武汉市黄陂区发挥生态环境、自然景观、文化特色等优势,先后建设杜堂、木兰山等35个美丽乡村示范村湾,建成云雾山杜鹃花、大余湾四季花海等一批赏花基地,实现了美丽乡村与美丽产业的互动融合,入选2015年度“中国美丽乡村建设典范县”;江夏区五里界打造荆楚韵味小镇,集并58个自然村湾,保留30个自然村湾,其秀美的自然基底、丰富的水系湿地、多彩的生产性景观让人流连忘返,“赏花经济”、“荆楚韵味”等关键词已成为小朱湾的代名词;蔡甸区巧妙采用围扎竹篱隔离生产生活区域、利用废弃砖瓦围砌农家小院,凸现村湾自然风情,打造生态乡村景观。

  农村环境综合治理,不仅要使农民的生活环境好起来,还要想法设法鼓起农民的钱袋子。2017年,武汉市开展“三乡工程”,市委市政府要求推进城乡融合发展,建设美丽乡村,打造生态宜居的胜地,为“市民下乡、能人回乡、企业兴乡”提供硬件保障。

  在武汉市黄陂区武湖街,街道不断改善环境的同时,还积极引导农户就业创业。街道利用这里离汉口北商贸物流枢纽区、武湖工业园、农产品加工园近的优势,引导农民在企业就业。同时将餐饮、娱乐、休闲、建筑业、交通运输业、物流信息业作为农工增收新途径。目前,下畈中心村绝大多数的农户已成为产业工人,更有一些有经营头脑的农工,成为自主创业的小老板。

  抓长效推进杜绝“一阵风”

武汉市新洲区启动“清洁家园、保护环境”村湾环境综合整治工程 图片来源:东湖社区

  在武汉市东西湖区走马岭街,村民们“分享”餐余垃圾的热情也逐渐升高,“以前只能喂猪,现在还能换肥料,划算”。

  街道负责人介绍,每日从村民家中收集上来的餐余垃圾都会统一转运至降解站,次日变成肥料后再回赠给村民。做得好的家庭还会获得“最佳清洁户”的荣誉称号。农村环境综合治理,健全长效机制是关键。今年市财政补贴资金2000万元,区财政投入2.5亿元,建立农村垃圾治理长效机制。各区亦把农村环境治理工作摆在突出的位置,不断强化领导挂点、部门包村、干部帮户治理工作机制,结合创优争先活动,强势推进“城管革命进农村”进程。

  其中,武汉市黄陂区制定“全覆盖、随机抽、敞开查”的工作标准,展开村湾环境整洁行动;新洲区启动“清洁家园、保护环境”村湾环境综合整治工程;江夏区打造美丽村湾升级版;东西湖区垃圾分类从城区走进农村;汉南区每季度召开现场会、调度会、拉练会;蔡甸区坚持开展清洁家园一月一整治活动,稳步提升村湾环境管理水平。

  同时,武汉市城市管理委员会成立工作专班,强化检查督导,聘请第三方调查机构全天候暗访检查,每月排名通报,将6个新城区、80个涉农街道(单位)、1913个行政村的垃圾治理工作情况纳入城市综合管理考核。

  截至目前,农村“户分类、组保洁、村收集、街转运、市及区处理”的垃圾收运处理体系已实现全覆盖,农村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90%以上。武汉市蔡甸、江夏、东西湖、黄陂4个区已通过2016年湖北省农村生活垃圾治理验收,汉南、新洲区也接受了2017年湖北省验收考核。在全省农村垃圾治理工作季度考核中,武汉市成绩始终名列前茅,得到了湖北省政府的充分肯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