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魅力乡村

武汉黄陂倡导文明乡风 乡贤文化推进移风易俗

2017-12-14 武汉文明网 字号:[][][]  转发


 

村民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 图片来源:武汉文明网

黄陂区六指街道荷塘藕香 图片来源:湖北日报

  “寻找最美乡贤,期待您的参与。”近日,黄陂区六指街“乡贤之星”启动仪式拉开帷幕。而在黄陂区六指街新集村李家岗湾,就有一个乡贤群体,他们用经验、学识、财富、专长、技艺多年如一日家为湾子里做实事,用文化修养、乡土情怀、道德自觉教化乡民、温暖故土、凝聚人心、促进和谐。

黄陂区六指街新集村李家岗湾,随处可见乡贤文化墙。图片来源:武汉文明网

  一群新乡贤立规矩

  李家岗湾有11名乡贤,是湾里群众的灵魂人物,在推动移风易俗,倡导乡风文明上起了关键性作用。

  2007年春节前,湾里有几个在外闯荡的生意人坐在一起闲聊,有人提议合资把停了多年没耍的龙灯再闹起来,祈祷来年风调雨顺,生意兴隆。这个想法得到了李守斌、李守志、李守武等人的热烈赞同,表示愿意多出钱促成此事。

  李家岗人向来就有好传统,做事说做就做不拖拉,不说说罢罢。11个人热心人一夜之间就凑了2万多元,第二天一早就把玩灯用的锣鼓设备都买回来了。

  时任新集村支部书记的李腊苟坚决反对玩龙灯。谈到近十年前的这件事,如今已年近七十的李腊苟仍然记忆犹新。当时他说,玩灯虽然是民俗传统,但是指望玩灯保佑一村老小平安是封建迷信思想。再说,玩灯劳民伤,还容易因为贫富不等玩赌气灯,搞得湾里不和谐。

  “老书记说得言之有理,钱已经出了,哪有退回去的道理?”李守斌是文革后的新三届高中毕业生,是湾子里同龄人中的文化人,平时在湾里待的时间也很多,热心为湾里做事。他信服老书记的话,说:“不玩龙灯,就请全湾人一起吃年饭嘛。”

  由于时间比较紧急,就将20桌饭菜5000元承包给专做家宴生意的人,除去酒水、烟花等费用还结余的6千多元。吃年饭时,一家一户的小家庭分开,大家不分彼此,开怀畅饮,叙亲情,谈见闻,谋发展。年夜饭花钱不多,气氛热烈祥和,效果也很好。乡亲们一致同意了李守斌等11人打算余款用来维修湾里当家塘水闸的提议,并表示来年也要吃年饭,办实事。

  为了将这一模式长期延续下来,李家岗湾人成立了组织,立下了规矩:

  成立乡贤理事会。11位德高望重、家景丰厚、热心公益的村民组成乡贤理事会,确定年度实事,设立乡贤基金。并每个季度集中一次决议湾中大事。

  设立当值官。每年从全湾中青年中挑选有时间、有实力、有号召力、有公益热情的4个人轮流值年,负责筹备团年饭、落实年度实事。每月集中一次协调办理湾子里的红白喜事,并向理事会报告。

  设立1名理事长。由11乡贤理事会成员轮流任职,负责组织召开季度理事会,协调处理湾里日常事务,督促4名当值官完成年度公事。

  他们还确定了四个原则,一是公正,财务公开,事务公开,过程公开,完成情况公开。二集体,集体事务集体决议集体完成。三是节俭,有多大能耐而做多大事,不铺张,不浪费,量力而行。四是团结。全村男女老幼,接进来的媳妇,嫁出去的女儿都是一家人;做生意、打工,出门就是亲兄弟,一人有难大伙帮。

  曾有村民提议由其一个人包揽团年饭和年度实事的费用,当时就被理事会否决了。他们认为,如果开了这个先河,第二年也会有村民愿意个人包揽,势必会产生攀比心理,不利于长期延续。

黄陂区六指街开展“乡村好青年 核心价值观”进校园活动 图片来源:家长帮

  一件大实事暖人心

  小事不算,贤人理事会每年为湾里办一件大实事。李家岗湾环湾水泥路、路灯、泥塘清淤护砌、350平方米的文化大礼堂等,无一不在诉说李家岗湾近几年的变化。

  农村人闲不住,忙了一天,湾子里的老人都有晚上串门的习惯,可是走夜路太不方便了。2015年,湾里决定装21盏路灯绕湾子一周700余米。李先文等当年的4名当值官春节过后,到市场上一问,一支路灯架最便宜也得3000多元,再加上材料人工费,总共得七八万元。李先文说,我自己是做钢构的,湾里会各种技术的人也有,为什么不自己做呢?李先文免费提供钢材,李守亮设计焊接制作,陈希军刷漆,大家集体规划线路,一齐动手布线。20天的功夫,全湾就亮起来了,路灯天黑即亮,十点即灭,全部是自动控制。一年600多元的电费从团年饭费用结余中开支。

  李守斌说,我们自制的路灯,虽然颜值不高,但是耐用性一点也不比大公司生产的差。哪支路灯杆出现了一个锈点,湾子里油漆工就会把色补上去。这是大家共同的心血做的,大家像宝贝一样爱护。

六指街“书香北湖 悦读六指”全民读书活动上乡医之星王华现场朗读 图片来源:武汉市黄陂区人民政府网站

  一间大礼堂利村民

  2014年,在11位乡贤的带动下,李家岗投入21万元新建了350平方米的文化大礼堂。平时是既是村里大事议事的聚集地,又是村民群众文化的活动场所,过年看自办春晚是歌舞大剧院,红白喜事典礼是文化大礼堂,过客、吃团年饭是便民大厨房。

  2014年,乡贤们觉得团年饭用钢构和彩条布临时搭建大棚,每年要搭建麻烦不说,又很不保暖,决定建一个文化礼堂,估算要20多万元。乡亲们纷纷认捐,说个数目就行了。理事会里成员我1万,你2万,其他村民也是三百五百不等。

  李守斌说,交多了承担不起,也给别人心理压力;交少了自己不好意思,还让乡亲笑话。交多交少其实大家心里都有个分寸。他们还总是催我收款,从来没出现搭白不算数的情况。不把钱交出去,碰到了湾里的人,都不好意思打招呼。

  为了避免愈演愈烈的你送八百我还一千的“人情债”,避免大摆宴席铺张浪费,乡贤理事会发挥红白理事会的作用,规定湾里红白喜事都不互相送礼,办酒席的标准为饭菜每桌不超过350元,酒每瓶不超过50元。

  今年3月7日,李守华家里90多岁的老人去逝,在礼堂里开追悼会、摆酒席。每家每户都有人来帮忙,有的拿来自家种的萝卜白菜土豆,有的带来亲手腌制泡菜;有的跑腿买来便宜又新鲜的鱼肉,有的招呼前来吊唁的亲朋好友,有的帮着洗菜摘菜炒菜;有的写挽联,有的写悼词,有的做知礼先生,乡亲们争着出物出力,一共办了12桌酒席,每桌才花了300元左右。最后,全湾20多辆小车组成车队为老人送行。

  李守华说,我家办白喜事不收礼金,我也没有还礼金的心理负担。在大礼堂开追悼会、办酒席,有贤人主事,有乡亲帮忙,又节约又周全,我也不用担心资金不够。乡贤理事会提倡婚事新办、丧事简办。在文化礼堂里办红白喜事,既节约了成本、又不失热闹。

文化大礼堂里,乡贤文化宣传展板讲述着身边好人的身边故事。图片来源:武汉文明网

  一餐团年饭说和谐

  从2007年开始,李家岗人每年腊月三十晚上围坐在一起吃年夜饭。十年来,在11位乡贤的引领下,团年饭中逐渐加入了新的内容:

  增加“实”元素,演变为村民议事会:在乡贤理事会的见证下,当值官汇报当年实事完成情况和资金使用情况;乡贤理事长宣布来年理事长、4名当值官,提交来年应办实事和金额,请全湾乡商议通过。两届理事长、当值官交接仪式,并互相鼓励,来年要做得更好。

  增加“孝”元素,演变为孝道传承宴:11位乡贤集体给全湾人拜年、给年逾七旬的老人、获得“好婆婆”、“好媳妇”、“好妯娌”称号的妇女、当年考上大学的学生分发红包,新媳妇给老人敬茶拜寿、领受乡规民约、介绍娘家孝敬父母的好做法,新嫁的女儿汇报在婆家如何孝敬公婆,小娃子们背诵《三字经》、《弟子规》、《朱子治家格言》。

  理事长李守斌讲述了发生在自家的孝顺事迹:我母亲总是趁我妹妹回娘家时夸我媳妇:我家媳妇几好哦,上个月给我买了换季的新衣裳,昨天儿子过生日,又给我买了新鞋,还做了一桌子菜。我家姑娘,赶不上媳妇一半好。你也要向你嫂子学习,回婆家去也要一样对婆婆爹爹好。我姑娘不晓得几没得意思,兴冲冲的回娘家,又要气呼呼的回去。我媳妇安慰我妹妹:孝顺婆婆是我应该的。妈还是盼着你回来,你别往心里去。这是你哥让我送给你的一套厨具,拿去用着试试看。

  故事一讲完,台下的人都笑开了花,纷纷打趣李守斌,哪个不晓得你家婆婆高明,媳妇也聪明,湾里个个跟着学。

  李家岗的婆婆和媳妇从来没有红过脸、吵个嘴,婆媳关系和谐非常得益于孝道宴上行孝礼、传孝法、说孝事。

  增加了“乐”元素,演变为草根舞台:教师把湾里的好人好事编成相声,年轻小伙用敲响锅碗瓢盆表演三句半,时尚少女真情高歌表达新春祝福,萌童稚子表演街舞。

  去年春晚前,李守斌创作了三句半“百子歌”,讲述湾里的好人好事。表演的四个小伙子都是腊月二十几的才回,没有时间仓促排练,词没有记熟。他们就在每个人的后背贴上写有台词的纸条,念的人往前走一步,其他人就可以看一眼了,节目顺利表演完毕,收到了理想效果。

  考虑到时间的问题,又加上今年是成立乡贤理事会、吃团年饭、办实事十周年,李家岗人要好好庆祝一番。乡贤理事会通过湾里的微信群、公众号“魅力黄陂”提前发布了通告,向李家岗湾的父老乡亲、亲朋好友征集春晚节目,让大家有充足的时间准备。工作地方近经常回湾的人,可以随时到礼堂排练节目,接受考核验收;不方便经常会的人,可以将节目拍摄成视频通过微信群发给乡贤理事长,得到指导意见。

村民们其乐融融,正在为“村晚”排练节目。图片来源:武汉文明网

  一个微信群解难事

  李家岗湾有个微信群“美丽乡村李家岗”,全湾48户,群成员64人,每家至少有一人在群里。大家在群里及时交流信息,共同解决难事,共商村湾宏图。

  今年68岁的五保户李守明,和大家吃完团年饭,看完乡亲们自演的春晚,和邻居结伴回到湾北的家里。可是推开自家所大门,刚一按开关,听到“呯”的一声,电闸处火光一闪,家里陷入一片漆黑。看到湾子里别人家灯火辉煌,欢声笑语,自家伸手不见五指,孤独一人。他想去喊人帮忙,又怕三十晚上打扰邻居不太好。他怀着试试看的心理,在群里发了个信息:屋里灯坏了,哪个有空来帮我看看?

  没过一会儿,屋外就响起了敲门声:守明哥,我们来了。李守斌叫了水电工人李利斌一起来了。屋子里很快恢复了光明。李家岗人觉得能用自己的一技之长帮助大家,是再平常不过的事,根本不值得一提。大家也习惯也接受乡亲的帮助。

村里随处可见《村民文明公约》《家风家训歌》 图片来源:武汉文明网

  一个小纸杯传力量

  李先武是一家生产一次纸杯、拥有150名员工的公司老总。2015年投资3000余万元回乡建厂,2016年末一场大火,烧光了机器、原材料,让其倾家荡产,所幸无人员伤亡。面对这场灾难,其他乡贤和村民伸出援手,帮他重建厂房,恢复生产。

  李先武做出决定,从流动资金中挤出20万元,首先安置从火灾中逃生的人员,做到了2017年春节前不欠工程款。并且,他依然像往年一样出力出资积极参与村湾建设。

  在生产的纸杯上,印上讲孝道、守家训、传家风的图文,免费发给各家招待亲友。黄陂区某部门觉得这个纸杯有特色,定制了一批,免费发到全区600多个村里。

  这个小纸杯,传递的不仅是孝道家风,而且还在讲述在天灾人祸面前李家岗人互相扶持、互相传递正能量、自信常在的故事。2017年4月25日与外贸公司达成了外贸供货协议,产品从小小李家岗走向世界各地已不再是梦。

小纸杯上印满了“移风易俗”“孝老爱亲”的宣传口号 图片来源:武汉文明网

  一间博物室说家风

  七八十年代,李家岗是远近闻名的贫困村。改革开放以后,不甘贫穷的李先文首先出外学手艺。几年以后,看到商机的李先文自立门户做起钢材生意。他致富以后,从湾里带出几个年轻后生跟着自己学,熟悉了市场以后,最多三年,李先文就逼着他们离开自己开公司。

  有人问李先文,同行是冤家。你把湾子里的人带出做生意,他们不是抢了你的饭碗吗?

  李先文说,我从小就在家种田、推磨子,从中悟出了一些道理。好比车水,一推一拉,清水哗哗;不推不拉,有力白搭。在农耕时代,没有机械,水车就成了最好的取水灌溉工具。使用时需两人配合一推一拉将水从低处抽取到高处,这里有团结合作才能把事做好的道理。做生意,也要讲团结合作。像这样,老带少,熟带生,李家岗一半以上的人从事钢材钢构生意,大家慢慢都富起来了。李家岗人也成了武汉钢材市场的半边天。

  受到启发,乡贤理事会决定建立一个微型农具博物馆,发挥已退出历史舞台的农具的余热,将散落在各家各户房前屋后的水车、石磨、碾子、猪槽等农具收集起来,放在一间闲置的民房里,配上文字和图片进行展示。这些农具得以良好的保存,老人可以重温旧日时光,新一代的年轻后生们可以从中了解祖辈们艰苦创业、勤俭持家的家风。

这些农具让新一代的年轻后生们可以从中了解祖辈们艰苦创业、勤俭持家的家风。图片来源:武汉文明网

  一个小村湾显文明

  十年来乡贤理事会凝聚着人心,主导着大事小情,起到了村民议事会、红白理事会、禁赌禁毒会、道德评议会的作用,如今的李家岗,村民富裕,环境整洁、乡风文明,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远近村民都说,李家岗湾子小,老板多,楼房多,车子多。李家岗湾位于黄陂城区东部13.2公里,5分钟可以从南走到北。全湾48户有30台私家车,楼房48栋,市区购房50余套;户籍人口182人,9人开公司,大小老板11人,其他人也多在市区打工。

  更为可贵的是,在日常的生活里,乡亲们互相关心,常有问候。

  湾子东头的胡玉香婆婆90多岁了,是个空巢老人,生活基本上能自理。金春香、席继光住在湾子西面,两人常常结伴穿过湾子,去看一看,瞧一瞧,问候一声,陪老人聊聊天。自己家中煨了汤,总是不忘给婆婆送一碗去。看到婆婆家的门还没有开,就敲敲门,看看她是没有起床,还是身体状况不太好。(黄陂区文明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