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魅力乡村

武汉后花园最美风景带全域绽放“美丽乡村”

2016-04-12 武汉文明网 字号:[][][]  转发


  武汉市黄陂区素有“武汉后花园”之称,是武汉市面积最大的革命老区、农业大区、发展新区,现有国土面积2261平方公里,116万人口。近几年来,黄陂区坚持城乡统筹发展,把美丽乡村建设作为新农村建设的“升级版”,规划“十镇、百村”的城乡体系,全区美丽乡村逐渐连线成片,呈现全域绽放之势,构建以5A级木兰文化生态旅游区为龙头的最美风景带。

  自2014年以来,全区先后有5批次35个村湾列入市级美丽乡村示范建设,吸引相关企业和社会投资30余亿元,初步形成政府主导、农民主体、企业主打的建设模式。目前,全区形成“一轴(木兰文化生态旅游区黄土公路中轴线)一环(木兰文化生态旅游区环线)一组团(武湖、六指、蔡榨新农村建设组团)”的发展格局,通过在山林、湖泊、湿地等生态资源优越处集中连片进行美丽乡村建设,农旅结合,村景融合,让村民在绿色中乐居、让游客在美景中沉醉。

武汉市黄陂区木兰清凉寨

  木兰山村

  武汉乡愁第一村 18座小桥诉说过往

  木兰山村位于风景秀丽的木兰山脚下,靠西紧临黄陂滠水河,绿树葱葱,风景秀丽,一条清澈的木兰溪穿村而过,为村庄注入了几分灵气,是武汉市著名的生态村。

  木兰山村曾是古人上山朝拜的必经之地,一条上山古道至今仍完好保留。村头古石桥上的一道道辙印,见证着往昔的繁华。香客们在山脚下种下的一株株还愿树、一条条还愿鱼,成就了今日村庄“山头绿树成荫,溪底红鱼成群”。沿着2000多米的木兰溪缓缓前行,会发现特色各异的拱桥、蜂腰桥、石板桥,一路数来竟有18座之多,每一座桥仿佛都向游人诉说着乡愁。

  乡村特产:茶叶、蜂蜜、草莓、西瓜、红枣、柿子。

官田村

  官田村

  天池人家 村在景中 景在村中

  官田村位于黄陂区北部山区长轩岭街石门山,风景秀丽,境内木兰天池景区相传为木兰小时候生活、习武的地方,外婆桥、龙池、三道门等景点景色奇异。有诗云:“石门锁大别,天池秀木兰。古道接悠远,山气入青岚。溪涧听天籁,飞雪落幽潭。空山不见人,但闻溪流声”。

  官田村现有507户1638人,近年来依托天池景区,逐渐实现村在景中、景在村中,全村近六成农户从事农家乐及特色休闲农庄等旅游行业,村民和集体收入大幅提升,已成为远近闻名的富裕村。

  乡村特产:石门豆腐、板栗、大棚香菇。

胜天村

  胜天村

  玫瑰花香 茶麻古道红色遗迹交映生辉

  胜天村位于黄陂区王家河古镇北部,毗邻木兰山国家地质公园,全村有7个自然湾1028人,依托良好的生态资源优势,近年来已打造出胜天农庄和木兰玫瑰园两大乡村旅游品牌。

  胜天农庄历史遗迹丰富,茶麻古道上留下古代的商旅足迹,始建于唐朝的灵宫殿是当地民间宗教历史的见证,天山古寨的一座座石屋记载着太平天国的农民战争史。爱峰石壁旁,闪耀着李先念领导的新四军第五师英勇善战、抗击日寇的壮丽风采。胜天湖畔,把人们带进了那个“战天斗地、移山造海”的农业学大寨年代。

  胜天村木兰玫瑰园,种植2000余亩玫瑰家族中被誉为“皇冠”的保加利亚大马士革玫瑰,以及1000多亩观赏玫瑰,花色分为红、粉、黄、白、复色五大色系。园内山岭起伏,水域面积达389亩,游客可以游船、观光车、栈道等多种方式观赏玫瑰。

  乡村特产:玫瑰土鸡蛋、玫瑰精油、茶叶。

张家榨村新貌

  张家榨村

  中国最美休闲乡村 草原新村旅游兴盛

  王家河街张家榨村位于木兰草原景区门楼西侧,2010年,原位于木兰草原景区内的聂家岗村民整体搬迁至此,又称“草原新村”。

  新村占地12680平方米,绿化带面积3925平方米,共有民居76栋,全部为别墅式的二、三层楼房,太阳能、消防、暖通等配套设施一应俱全。

草原上的格桑花

  村民迁入新村后,生产与生活方式都发生了根本性改变。由过去传统的耕田、犁地生产生活方式转变为以开办农家乐、小商品经营、农家住宿、景区服务等生产经营为主。过去常年在外打工农民,都纷纷回乡安家创业。一时间,小商品超市、土特产商店争先开张,数百户村民吃上了旅游饭。2015年,张家榨村被评为“2015年中国最美休闲乡村”。

  乡村特产:地方特色小礼品。

  杜堂村

  木兰花乡 村景一体醉游人

  姚集街杜堂村位于木兰生态旅游区中轴线北端,省级黄土公路纵贯全村,村内田园、森林、村庄、水域相互交错,与充满荆楚风格的传统民居交相辉映。

  杜堂村共有11个村湾,总人口1748人。近年,本村企业家投资2.5亿元,动员和指导村民全面开展房屋、院落整治,实施房屋立面改造,推进“农企结合,村企合一,村景一体”。

  目前,全村分三个区域打造“木兰花乡”景区:生态旅游农业示范区以花田农耕游赏为主题,有乡野菜园、优品果园、湿地荷园、花田小院;花卉苗木景区以花为媒,有花溪、花湖、花林小木屋、花溪文化体验带;新农村社区有农家乐、农家住宿、农家茶社、农家手工茶坊。

  乡村特产:农家豆丝、手工豆腐、手工茶、泥塑。

去年8月,全国红色旅游万里行湖北省首发仪式在姚家山成功举办

  姚家山村

  武汉抗战第一村 红色旅游引领精准扶贫

  蔡店街姚家山村位于黄陂西北部大别山余脉,全村4个自然湾集中在一起。姚家山抗战时期又称为小悟山,是地跨鄂豫皖湘赣五省的战略要地。近年,姚家山村美丽乡村与魅力景区建设融合发展,成功探索出一条富有特色的旅游扶贫之路。

  姚家山村加强红色遗存保护开发,先后修缮复原新四军第五师司政部、机械所,李先念、陈少敏旧居,印刷厂旧址、医务室、后勤部、参谋部等多处文物旧址,新建新四军第五师历史陈列馆,先后组织编撰出版《武汉抗战第一村》、《红色姚家山》等专著书刊8万份(本)。去年8月,全国红色旅游万里行湖北省首发仪式在姚家山成功举办。

  村里规划、推进东谷禅茶文化、西谷农耕湿地、南谷森林越野、北谷休闲农业等项目建设,唱响“武汉抗战第一村、湿地旅游第一谷、温泉生活第一乡”品牌。目前,一期工程已完成投资近亿元,建成浅水湾、香溪谷,形成红绿旅游景点30多个,日均游客量近3千人次,农民收入大幅增长。

  乡村特产:野豆腐、高山绿茶、山野菜、野鱼虾。

 

木兰花乡 村景一体醉游人 

  近年,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大力推进美丽乡村建设,全市坚持“一张蓝图绘到底”,先后建成35个美丽乡村(湾)典型示范,各新城区美丽乡村建设串点、连线、成带发展。根据武发[2016]1号文件精神,全市实施“美丽乡村”提升计划,从“量”和“质”两方面下功夫,全面提升美丽乡村建设水平,陆续将农村全域打造成“美丽乡村”,使之成为“美丽武汉”的重要一极。

  武汉今年将打造“美丽乡村” 建逾25个“生态小镇”

  近年来,武汉市先后建成了蔡甸大金湾等35个美丽乡村(湾)典型示范和黄陂木兰山5A级景区。“十三五”时期,我市农村将全域打造成“美丽乡村”,使之成为“美丽武汉”的重要一极。

  打造全域的“美丽乡村”,必须推动美丽乡村建设串点、连线、成带发展。“十三五”时期,每个新城区都要学习借鉴黄陂区木兰山地区的建设经验,至少建成一条“美丽乡村发展带”。要因地制宜,选择风景最优美、人文有特色的区域,比如山区、湖区、湿地、绿楔和环线生态隔离带等,集中连片进行美丽乡村改造,把一个个美丽乡村“盆景”串连成一片片“风景”。每个“美丽乡村发展带”都要按照4A级景区标准建设,除了改造区域内的乡村,还要集中建设一批郊野公园、湖泊湿地公园、森林公园等,打造一批郊野绿道、郊游线路、旅游公路等,形成一体化的生态景观体系。

  生态小镇,则是“美丽乡村发展带”上的枢纽。今年,全市计划新建示范“生态小镇”25个以上,推出农民新居建设样本,解决“只见新房,不见新村”的问题,打造新农村建设升级版。

  每个“生态小镇”,都将成为宜业宜居宜游的特色小镇。不仅要培育“一村一品、一乡一品”的品牌农业,还特别要强化乡镇及村落文化传承功能,挖掘展示和传承保护农耕文化、民俗风情,建设一村一景、一村一韵的魅力村庄和宜游宜养的森林景区,让这些地方留得住市民、看得见民俗、“记得住乡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