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焦点大图

用心用情用力讲好新时代英雄城市故事——武汉建设“博物馆之城”综述

2022-05-18 武汉文明网 字号:[][][]  转发

  大江大湖大武汉,“江城”武汉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拥有约3500年建城史,遗址宝藏丰赡,文物丰厚璀璨,文化积淀厚重。从辛亥革命首义之地,到八七会议的伟大转折;从迎战洪峰的誓死不退,到抗击疫情的英勇担当……近现代史上,武汉数度成为全国政治、军事、文化中心。

  经十多年精心布局和建设发展,武汉“博物馆之城”硕果累累:博物馆数量翻一番,跻身“百馆之城”之列;国家一、二、三级博物馆达18家;每10万人拥有一家博物馆;国有博物馆与非国有博物馆相得益彰,博物馆事业呈现蓬勃发展的良好态势。

  国家文物局把2022年“5·18国际博物馆日”中国主会场设在湖北武汉,并围绕今年活动主题“博物馆的力量”,举办系列丰富多彩的活动。

  一座座博物馆如同一所所“大学校”,诉说着武汉这座“英雄城市”过去的荣光,连接着更加美好的现在和未来。

武汉地铁“博物馆专列”发车 图片来源:荆楚网

  优化布局 完善体系 “博物馆之城”建设成绩斐然

  2012年,武汉市正式开启“文化五城”建设,将“博物馆之城”作为“文化五城”之一,由政府支持和引导各类投资主体兴办建设一批形式多样、特色鲜明的博物馆,以彰显武汉历史文化名城的魅力。之后,《武汉市促进民办和行业博物馆发展实施办法(暂行)》《关于加强全市文物保护利用改革的工作措施》陆续出台。

  武汉市文博系统坚持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物和博物馆工作系列重要讲话精神为指导,贯彻落实国家文物局工作部署,在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下,勇担使命,守正创新,积极作为,博物馆数量大幅增加、质量不断提升,展览和活动亮点纷呈,文博事业蓬勃发展,“博物馆之城”建设卓有成效。

  目前,武汉共有各类博物馆124家,相比2012年的58家,数量翻一番。其中,在文物部门备案博物馆有95家,国家一、二、三级博物馆达18家,含一级馆6家,多项指标在副省级城市均名列前茅。备案博物馆藏品达95万件(套),含珍贵文物6万多件(套),一级文物1227件(套)。

  经十多年精心布局、全面建设,武汉“博物馆之城”构建起门类丰富、体系完备的博物馆群,涵盖历史综合类、红色文化及名人故居类、工业类、民俗及特色收藏类、自然与科技类、社区、高校等多种类型。江汉关博物馆、武汉中共中央机关旧址纪念馆、中国共产党纪律建设历史陈列馆、盘龙城遗址博物院、长江文明馆(武汉自然博物馆)等一批重点博物馆、纪念馆建成开放,更是成为新的文化地标。

  随着对民办和行业博物馆发展的扶持,一批非国有博物馆井喷式涌现,“私有珍藏”变身“社会共享”。武汉市逐渐形成以国有博物馆为主体,非国有博物馆为补充的博物馆体系,呈现各类场馆均衡发展、欣欣向荣的局面。

  统计显示,武汉市每10万人拥有博物馆数为1.064,居全国前列。近年来各馆年均参观总人数,突破1000万人。

  百余座博物馆,如群星般璀璨,讲述着城市故事,延续着中华文脉。日前,江汉关等多家博物馆举办精彩活动,吸引众多网友互动、留言:“了解一座城市的文化和发展,在这里是最好的选择。”“原本,我只是因疫情认识‘热干面城市’,英雄武汉的所在更体现在3500年的历史沉淀,致敬过去,期待未来!”

  提升服务水平 彰显教育功能 “博物馆+”融入公众生活

  “不负夏日,一起看展啦!”到博物馆看展,逐渐成为社会新风尚,尤其受到年轻人追捧。博物馆是提供公共文化服务的重要机构、传承人类文明的重要殿堂,是科普知识、提升审美、浸润人心的精神家园。徜徉在博物馆里,公众无不感受着润物细无声的力量。

  近年来,武汉市文博系统不断激发创新活力,提高展陈质量,打造了一批精品展览。自2017年至今,在全国博物馆十大陈列展览精品推介活动中,武汉市几乎年年都有收获。长江文明馆《长江之歌 文明之旅》、盘龙城遗址博物院《江汉泱泱 商邑煌煌——盘龙城遗址陈列》,更是斩获十大“精品奖”,武汉革命博物馆《纪律建设永远在路上——中国共产党纪律建设历史陈列》斩获“特别奖”。展览获大奖情况,在副省级城市名列前茅,一年同获“特别奖”“精品奖”双奖,更是独占鳌头。

  在全国革命文物保护利用十佳案例宣传推介活动中,武汉中共中央机关旧址纪念馆“连环画中的红色经典”主题社教活动、“弘扬抗疫精神 传承红色基因——武汉革命博物馆抗疫物证的收藏保护和利用”、辛亥革命博物馆“武汉上空的鹰——纪念苏联空军志愿队特展”,均获“十佳案例”,另有八七会议会址纪念馆等多个项目获“优秀案例”。

  社教活动开展得绘声绘色,离不开一批优秀讲解员,他们中多人参与国家级重要展览,多人入选全国红色旅游五好讲解员,屡获各级青年文明号、巾帼文明示范岗等称号。

  在疫情防控常态化背景下,武汉市积极推动博物馆数字化建设,通过数字化手段和网络平台技术,带公众“云游博物馆”“云观展”。“智慧武博”是湖北省首家上线的数字博物馆,武汉革命博物馆、武汉市中山舰博物馆、盘龙城遗址博物院等纷纷跟进,运用3D建模、VR、AR等手段,打造永不落幕的720°全景展馆、智慧博物馆,使线上与线下同样精彩。

  为让游客把博物馆记忆带回家,武汉市文化和旅游局指导全市文博场馆成立文化创意联盟,依托馆藏开发特色文创。武汉博物馆开发的《江汉揽胜图》真丝织锦手卷,在“全国文博单位文化创意产品联展”获“文博传承奖”。同时,各馆充分发挥武汉高校、科研单位密集的优势,拓宽文创产业发展。

  武汉市还积极推进文旅融合,将文博场馆纳入旅游目的地,带动更多游客走进博物馆、纪念馆,并提供免费停车、设立休息区等便捷服务,进一步拓展旅游市场。

  武汉市文化和旅游局相关负责人称,正是越来越多的“博物馆+”工程与创意、科技、旅游深度链接,让博物馆及沉睡在博物馆里的藏品活起来,融入公众日常生活。

  用活红色资源 传承红色基因 为“奋力打造新时代英雄城市”凝心聚力

  “要用心用情用力保护好、管理好、运用好红色资源。”习近平总书记的指示,是革命类博物馆、纪念馆做好各项工作的根本遵循。

  武汉红色资源丰富,在“博物馆之城”建设中,红色场馆取得长足发展。全国唯一以“中共中央机关”命名的武汉中共中央机关旧址纪念馆,建成开放;中国共产党纪律建设历史陈列馆以纪律建设史上58个创新贯穿基本陈列,获全国十大精品展“特别奖”;中共五大会址历史陈列改陈提升,获中宣部等部门推介的全国“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精品展览”。

  为扩大社会影响力,红色场馆纷纷开展线上活动,特别是2020年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期间,闭馆不闭展,累计吸引9000余万人次云游博物馆、线上观展。当年“5·18国际博物馆日”,11家博物馆开展“记录与守望——与武汉共呼吸的博物馆”线上直播,联手展现“英雄城市、英雄人民”的精神特质。

  2021年是建党100周年。武汉市文化和旅游局联合宣传、教育部门组织“武汉红色故事汇”“国旗下的讲话”“我有红色小护照”系列社教活动,开展百场红色故事展演进校园、进社区、进乡村、进军营、进企业,掀起红色“思政课”的热潮。多家红色场馆还结合自身资源,打造《历史的回望》《1927年,革命的大武汉》沉浸式情景剧、《八七·87》微电影等。

  深挖丰厚的红色资源,武汉策划推出了6条经典红色旅游主题线路,其中,“红色武汉·英雄城市”精品线路入选中宣部、文旅部等部委联合推荐的“建党百年红色旅游百条精品线路”。

  从革命文物到抗疫物证,红色资源是我们党艰辛而辉煌奋斗历程的见证,成为中国共产党精神谱系的实物载体。

  2020年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武汉保卫战永载史册,在那场没有硝烟的战斗中,武汉革命博物馆、武汉市中山舰博物馆等多馆组织征集专班,主动出击,深入援鄂医疗队、雷神山和火神山等各类救治医院、方舱医院、社区,征集到数以万计的抗疫物证。摁着血红手印的请战书、特殊的登机牌、志愿者工作日志、医护人员签名的防护服……每件抗疫物证的背后,都有着感人至深的故事。从“人民至上 生命至上”抗击新冠肺炎疫情专题展览,到“不忘初心 牢记使命”中国共产党历史展览,这些来之不易的抗疫物证,一次次诠释着伟大的抗疫精神,抚慰着公众心灵情感,成为弘扬中国精神、凝聚国家力量的重要载体。

  礼赞长江 对话大河 博物馆国际交流增进文明互鉴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把长江文化保护好、传承好、弘扬好,延续历史文脉,坚定文化自信。

  长江是中国第一大河流、世界第三大河流,也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江城”武汉作为长江流域重要节点城市,在长江文明的发展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为彰显长江文明,提升武汉美誉度,武汉市于2016年、2018年在长江文明馆成功举办两届“大河对话”国际论坛。第二届“大河对话”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共同主办,世界19个大河流域、3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嘉宾齐聚江城武汉,共商大河流域推动高质量发展、建设可持续未来的大计。其中的“水汇聚仪式”,象征着共同推进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伟大进程。

  此外,武汉各大博物馆在“博物馆之城”建设中,纷纷成为展示城市文脉和对外交流的窗口,多次举办对外交流展览,并在俄罗斯、蒙古国等地举办具有武汉历史文化特色的展览,为增进文明互鉴发挥重要作用。

  下一步,武汉市将深入贯彻《关于让文物活起来,扩大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的实施意见》精神,进一步促进博物馆对外交流,加强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博协等国际组织合作,搭建高层次国际博物馆交流合作平台,深化交流合作。

  踔厉奋发新征程,笃行不怠谱新篇。武汉市将围绕建设文化强市目标,进一步加强“博物馆之城”建设,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向往,为“奋力打造新时代英雄城市”凝心聚力,在促进文明交流互鉴、弘扬中国精神、助推经济社会发展、提升公共文化服务等方面,彰显博物馆的力量,为新时代博物馆事业高质量发展奋力前行。(湖北日报)

[责任编辑:王荆]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