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餐公筷公勺、勤洗手多通风、“一米线”外排队,这些文明习惯将成为城市文明新风尚。7月27日,《武汉市精神文明创建“十大行动”实施方案》发布,对市民文明素质和城市文明程度“双提升”提出了具体要求,并将形成常态长效机制。
武汉市文明办介绍,此次实施的“十大行动”具体内容包括:理想信念铸魂行动、市民素质提升行动、健康生活倡导行动、社区治理提质行动、城市环境美颜行动、窗口行业创优行动、志愿服务关爱行动、红色文化育人行动、立德树人推进行动、文明乡风涵育行动。
围绕疫情防控新形势和居民群众新需求,“十大行动”在健康生活倡导行动和社区治理提质行动方面都因时制宜提出了具体可行的操作。健康生活倡导行动倡导推行“分餐制”,提倡分餐公筷公勺等就餐方式,并且倡导勤洗手、多通风、“一米线”等良好习惯,普及健康生活常识,推广文明生活习惯,引导市民养成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
社区治理提质行动则提出构建完善包括便民市场、运动场地、文化活动中心、社区服务中心、医疗服务机构在内的15分钟生活圈,设立15分钟生活圈提示牌,着力打通市域社会治理的“最后一公里”。
“一个城市的文明不止于外表的光鲜,更在每一个市民的举手投足之间,在日常过马路、排队上车、遛狗牵绳、不乱扔垃圾等文明习惯之间。”武汉市文明办相关负责人介绍,各行动分阶段开展,贯穿全年,并将建立长效机制,不断深化文明城市常态化建设。
一图读懂“十大行动” 图片来源:长江日报
创建文明城市须拘小节
提倡分餐,使用公筷公勺用餐,养成勤洗手、多通风、“一米线”外排队的良好习惯,实施垃圾分类……7月27日,武汉发布精神文明创建十大行动实施方案,对市民文明素质和城市文明程度双提升提出新的具体要求。
方案公布后,部分城区、街道、社区和市民接受采访时表示:创建文明城市,我们这样做——
倡导文明交通、文明施工、文明上网
全方位弘扬文明风尚 提升城区形象品位
竹叶山立交桥,文明出行带来交通畅通。 图片来源:长江日报记者李子云 摄
汉阳区委宣传部副部长卢红涛介绍:我们将继续开展寻找汉阳好人主题活动,挖掘出一批先进典型;持续弘扬社会文明新风,深入开展垃圾分类、文明餐桌、文明交通、文明施工、文明上网等宣传教育实践行动,推动形成诚实守信、重信践诺的良好风尚。此外,我们将建立新时代志愿服务组织孵化基地,发动居民群众积极参与志愿服务活动。
江汉区委宣传部文明创建科负责人孔曼表示:我们准备成立精神文明创建专班,区委、区政府领导包点包片、包街道包战线,对相关单位进行检查督导,压实工作责任。同时以创建为抓手,对全区思想政治引领、法治建设、经济发展、市场环境、提升城市精细化管理、文明风尚、生态文明、民生幸福指数、平安稳定等9个方面进行全面提升。
武昌区市场监督管理局餐饮科科长宋琼介绍:在做好常态化疫情防控的前提下,武昌区将以服务企业复工复产为契机,要求辖区提供堂食的大中型餐饮企业积极参与“文明公筷行动”,在每张餐桌配备公筷公勺,每桌就餐人数在原来基础上减半。目前,“文明公筷行动”已覆盖辖区560多家大型酒店、大中型餐饮门店。同时加强宣传引导,倡导健康、卫生、文明用餐方式,拒食野生动物,通过制作宣传海报、温馨提示台卡,增强公众健康意识,养成文明用餐习惯。
推行“一米线”服务 监控高空抛物
街道社区治理提质 出招引导文明行为
江岸区四唯街道麟趾社区党委副书记刘芬表示:我们正在推行“一米线”服务。居民来社区办事,我们在不同点位设置指示牌,提示他们,排队等候保持一米距离,引导大家不扎堆、有序办事。
在社区治理探索实行AB岗,也就是一名群干+一名网格员,在上门做居民调解工作时,必须至少两人上门提供服务。这样可以促进工作力量的相互配合,一旦其中一方遇到急事,也有人可以迅速补位,确保为居民服务不断档。
洪山区武昌府社区党支部书记袁于纾表示:我们社区总人口近万人,而供休息娱乐的便民座椅很少。我们专门为下辖2个小区增设便民休闲椅16个,象棋桌椅3套。既能给买菜归来的老年人提供歇脚点,也能为居民日常休闲娱乐带来便利。
为了杜绝高空抛物的不文明现象,我们组织召开了社区、物业、业委会“三方联动”会议,为一个小区的11个单元安装了摄像头,督促居民养成文明习惯。我们还订制了一批文明城市创建宣传品,将由社区工作人员分发到户,引导居民积极参与文明城市创建。
东西湖区吴家山街工委副书记潘奕介绍:我们街道正在园艺小区推行垃圾分类积分兑换活动,居民将分好的垃圾带到小区垃圾投放点,待垃圾分类督导员确认分类无误后,投进垃圾桶,可获得环保积分,累积到一定分值可兑换日常生活用品。目前,该小区已有超半数居民办理了环保积分兑换卡。接下来,我们将把辖区内的物业、业委会、企事业单位等主体都发动起来,做好做足垃圾分类宣传;引入市场化、专业化机构,在居民一次分类后,进行垃圾二次分类、收集和处理;把引导、鼓励居民养成文明习惯作为街道的常态化建设,建立文明创建的长效机制。
吃饭使用公筷公勺 垃圾分类投放
市民自觉讲文明 过健康生活
汉口胜利街一元路公交车站被装饰成宣传“垃圾分类”的主题。 图片来源:长江日报记者詹松 摄
硚口区汉正街新安社区居民梁顺杰说:武汉实行垃圾分类后,我和爸爸妈妈在家里多备了两个垃圾桶,一个专门收纳厨余垃圾,一个专门收纳生活垃圾。每天傍晚,我们下楼散步时,把分类后的垃圾丢进垃圾桶里,保证垃圾日清。疫情期间,我在社区做志愿者,引导全家人养成了勤洗手、多通风的好习惯,既防疫又文明。
青山区钢花村街116社区居民林毅说:我因为自身患病,很早就被医生建议使用公勺公筷,我的病现在已经痊愈,但越来越觉得使用公勺公筷是个好习惯。特别是这次疫情,更让我觉得我们家坚持了七八年的这个习惯是对的。如今,社区到处都挂着宣传板,科普七步洗手法、公勺公筷等健康常识。希望公勺公筷能在更多家庭普及,平时串个门吃个饭,自己放心,别人也放心。
青山区新沟桥街蒋家墩社区居民王莉表示:平时就陪孩子参加社区组织的垃圾分类趣味运动会,玩垃圾分类投放游戏,现在孩子只有4岁,已经学会区分厨余垃圾、可回收物、有害垃圾、其他垃圾。我们互相提醒,垃圾归类每天都在孩子的监督下进行。希望小区的垃圾分类尽快行动起来,分类垃圾桶要配备到位。我们也会发动身边的亲人朋友一起加入进来。
(长江日报 记者汪甦 万凌 乔驰 谭德磊 陈俞 陶可祎 蔡欣星 王静文 覃柳玮 通讯员刘晓晶 欧阳丹 刘晶晶 何智 朱素芳 余小菊 夏莹 马海波 周奇 陈锦 张可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