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焦点大图

170分钟穿越3500年 230万网友“云游”武汉11座博物馆

2020-05-19 武汉文明网 字号:[][][]  转发

  英雄的城市从哪里走来,英雄的人民缘何乐观豪迈?在历史中,我们总能找到那些刻入血脉的城市精神。在第44个“5·18国际博物馆日”到来之际,《记录与守望——与武汉共呼吸的博物馆》直播活动,用镜头带230万网友“云游”11座博物馆,与历史中的武汉精神重逢。

  战疫实物见证爱与希望

硚口区城管局捐赠抗疫物件——疫情期间“交通热线”簿 图片来源:武汉晚报 记者胡九思 摄

  博物馆中有千年的沉淀,也有当下的记忆,而对武汉而言,如今最刻骨铭心的记忆莫过于这一场突如其来的疫情。接力直播的第一站就来到了武汉革命博物馆,见证“守望相助一家亲——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物证捐赠”,听捐赠者讲述他们的战疫故事。他们中有方舱医院、火神山和雷神山医院建设者,有医护人员、社区工作者、公安干警、志愿者。疫情期间,视频《武汉莫慌,我们等你!》全网播放量近10亿次,导演乐书婷说道:“谢谢所有人的努力,是你们让我们等到了这一天。”

  直播第二站来到武汉博物馆,140余家国内外文博机构推出的400余幅祝福海报,正集结成《文物系荆楚,祝福满江城——全国文博界文物抗“疫”海报特展》在此展出。跟随讲解员的脚步,网友们在碧玉双鸭的海报中看到沈阳、武汉的两地同心,韶山毛泽东同志纪念馆捐赠文化物资的快递包装也被收藏了下来,成为特殊时期的特殊记忆。

  在辛亥革命博物馆,艺术家沈松柏、林义德、钟鸣走到镜头前,亲身讲述“战疫瞬间——武汉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美术作品展”中的创作。在作品《必胜》前,湖北省国画院副院长、湖北美术学院教授钟鸣说道:“这个背影是那样的义无反顾冲向病房,美丽脸庞上的秀目一定是坚毅的目光,她背上的‘必胜’带给国人的是坚强和希望。”

  170分钟穿越3500年历史

盘龙城遗址博物馆里,虚实结合,全方位展现商代盘龙城风貌 图片来源:武汉晚报

  直播活动从武汉博物馆镇馆之宝《江汉揽胜图》的视频中开启,在江汉关的钟声中走向尾声。170多分钟的直播里,网友们通过视频一览各馆珍藏,穿越武汉3500年历史。

  收藏于盘龙城遗址博物院的绿松石镶金饰件是3500年前先民的创造,是我国目前发现最早的金玉镶嵌饰件,在镜头中看起来有点萌萌的。收藏于武汉博物馆的《江汉揽胜图》是明代作品,镜头里细细展示了画中500年前武汉三镇的旖旎风光。而在武汉市中山舰博物馆,中山舰本身就是目前国内最大的一件可移动文物,见证了82年前的波澜壮阔。跟着镜头来到八路军武汉办事处旧址纪念馆,周总理用过的一条灰色暗花丝织围巾让人们回想起那段烽火岁月。

  直播还带网友们走进了晴川阁武汉大禹文化博物馆、八七会议会址纪念馆、武汉中共中央机关旧址纪念馆等,这些馆舍本身就已是历史的见证。而在武汉自然博物馆,听讲解员描述非洲动物的大迁徙,则让网友感受到生命的顽强。

  230万网友“云游”博物馆,期待现场相见

  《记录与守望——与武汉共呼吸的博物馆》直播活动从9时25分持续至12时20分,170多分钟的直播吸引了共计230万网友在线观看。

  一座座博物馆,一处处慷慨壮歌,可以看到武汉人的英雄不屈、乐观豪迈已深深刻入血脉。网友“我喜欢小兔子”在直播中留言:“啊,是我的武汉,是我大武汉的博物馆啊。”更多的网友则在镜头中感受到了从历史中一脉相承的武汉精神,网友“67号喜羊羊”留言:“这次战疫,武汉人民付出了巨大牺牲,但也展示了英勇顽强的武汉精神,这些精神值得记录下来,传承弘扬。”

  文博界的“奥斯卡”奖揭晓  武汉两博物馆斩获殊荣

市民在全国文博界文物抗“疫”海报特展前驻足观看 图片来源:武汉晚报 记者何晓刚 摄

  18日,第十七届全国博物馆十大陈列展览精品推介活动揭晓结果,武汉革命博物馆的《纪律建设永远在路上——中国共产党纪律建设历史陈列》荣获本届十大陈列展览精品“特别奖”,盘龙城遗址博物院的《江汉泱泱 商邑煌煌》基本陈列荣获本届十大陈列展览“精品奖”。

  盘龙城是武汉的城市发展之根,是长江流域青铜文明的杰出代表。依托该遗址建设的盘龙城遗址博物院推出的《江汉泱泱 商邑煌煌》基本陈列将考古与展览融合,展现出最新的考古发现成果;将地层、排水涵道等遗迹整体复原进展厅,烘托出盘龙城遗址特色;运用先进的展览设计理念,大量采用沉浸式表现手段,艺术化地表现文物,深度挖掘文物背后的故事,让观众感受到武汉悠久的城市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底蕴,展示了长江和黄河同为中华文明摇篮的历史魅力。

  《纪律建设永远在路上——中国共产党纪律建设历史陈列》是武汉革命博物馆下辖的中国共产党纪律建设历史陈列馆的常设展览,该展览以中共中央监察委员会(中纪委前身)在武汉诞生为切入点,以党代会的历史为框架,采取以小见大的表现手法,展现了中国共产党纪律建设砥砺前行的奋斗历程。该展览自2019年对外开放以来,受到市民群众、专家学者和领导的一致好评,已成为武汉市“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活动的重要平台。

  全国博物馆十大陈列展览精品推介活动是由国家文物局主办,中国文物报社、中国博物馆学会等单位共同承办,已举办17届。获奖展览体现了当年度国内博物馆陈列展览的最高水平,代表了目前最先进的陈列技术、最科学的布展方式、最人性化的方案设计和最深刻的对文物内涵的阐释。作为中国博物馆展览的最高奖项,该评选活动以其专业性、权威性,被誉为文博界的“奥斯卡”。继2000年武汉博物馆获得十大精品奖之后,2015年至今,长江文明馆曾获得过全国博物馆十大陈列展览精品奖,武汉革命博物馆、江汉关博物馆和武汉自然博物馆曾先后获得过全国博物馆十大陈列展览优胜奖。

  武汉8家博物馆昨集体回归 限流预约开放

市民参观文物展 图片来源:武汉晚报 记者何晓刚 摄

  阔别4月有余,武汉的博物馆们终于与市民“重逢”了。5月18日“国际博物馆日”,武汉8家博物馆集体回归,限流预约开放,喜爱博物馆的市民们也早早地赶来了。继武汉市少年儿童图书馆对外开放后,各文化场馆正有序回归,武汉人的文化生活正慢慢恢复生机。

  5月18日正值“国际博物馆日”,武汉市盘龙城遗址博物院、江汉关博物馆、武汉博物馆、武汉革命博物馆、武汉市中山舰博物馆、八路军武汉办事处旧址纪念馆、八七会议会址纪念馆、武汉中共中央机关旧址纪念馆等8家博物馆也在这天重新对外开放。加上此前已有序开放的晴川阁武汉大禹文化博物馆,武汉已有9家博物馆与观众重逢。

  目前开放的博物馆均采取限流预约的模式,观众须提前通过电话或网络预约。各馆均根据自身情况设定了单日人数上限、同一时段人数上限。

  (武汉晚报 记者万建辉 万旭明 钟磬如 冯爱华 通讯员余轩)

[责任编辑:王玉涛]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