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焦点大图

哪有需要奔向哪 武汉有群“犟脾气”的防疫志愿者

2020-03-27  字号:[][][]  转发

  说起武汉人,“人好脾气犟”是一大标签。疫情防控阻击战打响,一群“犟脾气”的武汉志愿者亮担当。义无反顾、勇敢逆行、不知疲倦、咬牙坚持,他们没有“洪荒之力”,却有拼尽全力。

  实时在线的“手机控”

志愿者把为居民代购的物资送到网格便民服务点 图片来源:武汉文明网

  “团长,要直排,想做蒜香排骨……”每天一大早,在武汉市江岸区百步亭社区4期志愿者团购群里总是热闹非凡,居民们足不出户便能在家买东西,这都源于他们有一个不知疲倦的“万能团长”杨俊。

  今年30岁的杨俊是一名社区志愿者,疫情期间负责社区团购,被居民们亲切的称呼为“团长”。

  酵母粉、芝麻汤圆、母婴用品……杨俊对居民的各种购物需求有求必应,常常一边在超市购买居民所需物资,一边把超市上架的新商品拍给居民看,随时接受居民的在线下单。  

  虽然每天都要面对购物群里此起彼伏的点单需求,但杨俊丝毫不慌乱,因为他自有一套规范的团购秘诀——充分利用好微信小程序和excel表格,以准确统计居民的“花式”需求。

  往返奔波的“熊猫眼”

罗浩参与志愿服务 图片来源:楚天都市报

  城区交通管控,他第一个报名参加社区志愿者保障车队,帮助居民买菜、购物,代购重症药品。连续多日参与志愿服务,平时200斤大块头的他瘦了25斤,眼睛也熬成了黑黑的熊猫眼。他就是武汉市硚口区古田街汉口春天社区志愿者罗浩。

  一天晚上,社区值班人员接到一个残疾家庭的求助电话,家里老人突然尿血,急需送医院治疗。得知该情况,罗浩立刻从家里出发,将老人送去医院,就诊后又将老人接回家,忙完这一切已经快凌晨1点了。从早7点忙到半夜凌晨的事情,罗浩已记不清经历了多少次。协助搬运物资时不慎扭伤腰,他也咬牙坚持。

  “在防疫的非常时期,不少家庭都是万不得已才找社区的,只要他们有需求,哪怕再晚,我都要出车。”罗浩说。

  不修边幅的“暖小伙”

搬完蔬菜的胡斯桓满头大汗 图片来源:大成武昌

  3月12日上午11点,武汉下起了蒙蒙细雨,武汉市武昌区水果湖街武重社区20余名下沉党员及志愿者冒雨搬运一车10吨重的爱心蔬菜。

  “90后”志愿者胡斯桓一家三口都参与这次卸货、分装。忙活了近4个小时后,顺利将蔬菜送至各小区,胡斯桓的发梢凝结着一颗颗汗珠,雨水、汗水夹杂着浸湿了衣物,浑身上下都沾满了泥。连日来,社区防疫服务工作的每一道“关口”,几乎都有这一家三口忙碌的身影。

  “其实之前我很注重个人形象打扮,但疫情防控工作十分紧张,最忙的时候连续四天没能洗澡洗头,甚至还被镜头抓拍到了忙碌时头发胡乱飞舞的照片。”胡斯桓笑着调侃道,“已经顾不了那么多了,战时状态的疫情防控不是走秀。”

  口齿伶俐的“急性子”

韦雪琪通过微信语音了解居民生活需求 图片来源:央广网

  日前,一段志愿者打电话的视频在各微信群里传开来,视频中口齿伶俐、条理清晰、硬核劝导的志愿者让人印象深刻。

  这位打电话的志愿者叫韦雪琪,当天晚上,她正在武汉市青山区江南春城小区门口值守,遇到多名企业职工出门上班。虽然这些职工都有单位开具的证明,但她发现证明并不符合标准。于是,她主动与企业负责人电话联系,讲明不能放行的原因,协调解决了该问题。  

  说话快,是韦雪琪的一大风格,因此许多志愿者伙伴称她“加特林机关枪”。在当志愿者的这些天里,她参与门岗值守、跑腿代购、分发物资等志愿服务。她说,居民的支持、街道的信任是每天坚持下去最大的动力,希望自己能再快一点,帮助更多的人。

  坚持值守的“夜猫子”

王逸康参与志愿服务 图片来源:楚天都市报

  “等我不用这么晚回家,武汉就真的好起来了。”凌晨1时许,家住武汉市东西湖区走马岭街新华大队的大学生志愿者王逸康合上登记本,在星光下步行回家。

  王逸康是一名退伍复学大学生,1月28日得知东西湖区招募志愿者,他立马向街道“请战”,当天就正式上岗,在志愿服务中践行“若有战,召必回”的承诺。

  在王逸康看来,最忙的是武汉拉网式大排查的三天。但那时他却不觉得累,反而很兴奋,因为 “有一种发动总攻的感觉”。排查后,只有实施更严格的管控措施才能巩固成果,他再次主动请缨,要求参加卡口夜班值守任务。自2月20日起,结束一天志愿服务的王逸康,每晚8点至次日凌晨1点都会值守在卡口,风雨无阻。

  疏导情绪的“婆婆嘴”

志愿者为居民戴上“心灵口罩” 图片来源:中国光谷

  3月13日,8名专业心理志愿者下沉到武汉市东湖高新区左岭街8个社区,为社区居民提供心理援助。

  8名志愿者中,身为中学教师的王斯艺在朝阳社区“上岗”。她一来就加入社区网格群,在群里主动发声,为居民疏导情绪。每天接到居民们的在线咨询,每次电话或微信的交流时长短则十几分钟、长则四五十分钟,有时她连正常饭点都顾不上。

  一次与一位独居老人的对谈让王斯艺印象深刻,“我记得电话里沟通了大概40多分钟,听他一点一点地把心里想说的话都说出来,老人的情绪终于慢慢稳定下来。”事后,王斯艺承诺定期与老人电话联系,并建议楼栋网格员上门用手机微信帮老人跟他家人视频联系,以排遣寂寞。

  哪里有需要,哪里就有志愿者的身影;志愿者出现在哪里,哪里就有温暖!为这些“犟脾气”的志愿者点赞!(武汉文明网综合)

[责任编辑:肖偲偲]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