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焦点大图

全国首个低碳学校建设标准在汉发布 垃圾分类回收成中小学必修课

2018-11-26 武汉文明网 字号:[][][]  转发

垃圾分类教材进课堂 图片来源:图片来源:武汉市城管委 肖敏 摄

  实施低碳教育,为实现绿水青山出力。11月22日,全国首个《低碳学校(中小学)建设指南》作为省级团体标准在汉发布。

  学校建筑优先采用绿色建筑,照明采用节能灯具,使用可再生能源、可回收物料,自查水质、空气和绿化,定期报告温室气体排放量,将低碳教育内容纳入校本课程,每学年设置低碳课题和实践活动……该标准对低碳学校建设做了详尽的规范。

  该标准由武汉市硚口区发改委、硚口区教育局共同制定。中国质量认证中心武汉分中心工程师吴忠波介绍,通过对武汉、成都和青岛低碳中小学的调研,以及武汉市硚口区5所中小学的试点,历时两年,低碳学校(中小学)建设指南团体标准出炉。

《低碳学校(中小学)建设指南》编写人员对内容进行介绍 图片来源:长江日报

  现场,硚口区行知小学、红旗村小学、井冈山小学、南垸坊小学、舵落口小学、武汉市第六十四中学、武汉市崇仁十一初级中学滨江校区等7所低碳学校示范校成为武汉市碳减排协会单位。

  据悉,武汉市硚口区十多所中小学结合自身教学特色,将校园打造成低碳生活的试验田。行知小学的智能云端农场、红旗村小学的太阳能发电站、武汉市十一初的废旧垃圾改造站……每个学校都有自己的特色低碳项目,并发动学生对校园内的耗水量、耗电量,以及汽车尾气排放量进行检测,开展低碳环保教育。

武汉市硚口区行知小学学生展示自己的低碳环保科技发明作品 图片来源:长江日报

  开设生态特色课 小学生耕种云端农场

  轻点一下手机 APP,楼顶温室大棚里的水阀就自动打开;再点一下,水阀立即关闭。这不是哪家智能农场的现代化设备,而是武汉硚口行知小学的云端农场。

  在该校教学楼楼顶,一排排黄瓜藤郁郁葱葱,有的挂着黄花,有的已经结出嫩绿黄瓜,浇水用手机 APP 控制,教学用互联网思维。学校引导学生们通过动手实践,体验了蔬菜的种植过程,培养了对科学的浓厚兴趣,用互联网思维开创生态教育新发展。

孩子们收获黄瓜 图片来源:楚天都市报

  学校特别开设生态特色课,与其他班级不同的是,每个孩子面前都摆着一台平板电脑,任课老师通过 PPT、视频教学,孩子们不时通过平板电脑来交流、举例,参与积极性非常高,甚至还通过手机 APP 查看室外和云端农场室内的温度。学生张君雅说,每次上生态课都是最开心的时刻,同学们到了云端农场,仿佛到了一个绿色的世界,让人安静放松。

  建设太阳能发电站 太阳光点亮15间教室

  “你知道吗,我们学校每天有15个教室的灯是由太阳点亮的!”每天上午10点左右,当武汉市硚口区红旗村小学的大课间铃声响起,总会有学生拿着小本儿,兴冲冲地往配电室跑。他们熟练地操作配电室里的逆变器和电表,并在本子里记下一串数字,看看太阳又为学校送了多少电。

学生做电力实验 图片来源:长江日报

  这些同学来自该校绿色环保班,班里的学生个个都是环保小专家。他们不仅能熟练地换算和记录太阳能发电量和排碳量,还是学校环保推广大使。班主任周莉君介绍,为培养学生节约能源的意识,学校2009年组建了两台太阳能发电机,天气好时,发电组每天能产生15度左右的电,可供学校15个教室一天的照明。而环保班的学生们,就负责发电机的日常监测和数字记录。

  垃圾分类教材进课堂 首批覆盖100所学校

  好习惯从小培养,垃圾分类从娃娃抓起。今年,武汉市硚口区崇仁路小学的每一名学生都收到了该区城管叔叔阿姨们赠送的“特殊教材”:《垃圾分类知识读本》。这册读本,共有48页,分为4节,专门针对孩子的阅读习惯进行编排,里面除了分类知识,还有互动内容。孩子们回家后,可以观察一天之内自己产生了哪些垃圾,哪种垃圾数量最多等。书内还有“连连看”游戏,分列多种物品,让孩子连线,看某种物品属于四类垃圾中的哪一类。 以《垃圾分类知识读本》为教材,垃圾分类课程将率先在100所幼儿园和中小学开设。

垃圾分类课堂 图片来源:图片来源:武汉市城管委 肖敏 摄

  据悉,武汉市硚口区城管委在针对学校、商圈、社区不同的人群,创作了3部萌萌的垃圾分类宣传短片的基础上,又编印了首批5万多本武汉市首部《垃圾分类知识课本》,在教育部门的支持下发放到辖区中小学,用于学生素质教育课堂教材。《垃圾分类知识课本》图文并茂、生动活泼,是目前全国内容最全的垃圾分类中小学专业教材,通过学校课堂教育,增强其自觉垃圾分类的意识,并达到“小手促大手、共同养良习”的目的。(武汉文明网综合)

[责任编辑:肖偲偲]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