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焦点大图

延续乡村文脉推动文化振兴 武汉蔡甸打造文化兴乡样板

2018-11-15 武汉文明网 字号:[][][]  转发

志愿者为市民讲解红色文化 图片来源:长江日报 刘福华 摄 

  今年4月,习近平总书记在视察湖北时强调,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新时代做好“三农”工作的总抓手。要聚焦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着力推进乡村产业振兴、人才振兴、文化振兴、生态振兴、组织振兴,加快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

  武汉市蔡甸区共有行政村288个,村民小组2000余个,农业人口33万,要实现始终走在新城区前列的目标,必须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重中之重。

  蔡甸区深入贯彻落实系列重要讲话精神,以实施“三风”行动为总抓手,坚持以文化人、以文育人,丰富文化活动,建强文化阵地,做好文化传承,着力打造振兴乡村文化的武汉样板。

  丰富载体 活跃精神文化生活

  推动城乡文化交流是提升农民群众幸福感、获得感的重要加分项。

蔡甸“文艺轻骑兵”专场演出 图片来源:武汉市蔡甸区文明办

  建立送文化的投入机制:蔡甸区开创专业院团与农村团队同台演出的新形式,整合区内14个文化社团协会、318个社区(村)文艺团队和千余名文艺志愿者的力量,推出了“三关爱”“三下乡”“送文化种文化”“优秀剧院送戏下乡”“请民俗进城”等系列活动。

  今年上半年,全区举办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集中示范活动、民俗文艺广场表演赛、元宵有奖猜灯谜、“莲城之春”惠民演出周等广场活动30余场,开展“武汉市千场免费文艺演出进社区(村)”、送戏下乡“村村演”活动113场,“文艺轻骑兵”送文化下乡达320场次,实现村村有演出、周周都上演。

  用好农家书屋,深化全民阅读。围绕“书香蔡甸”主题,组织开展2018年“蔡甸开卷”全民阅读推介活动,举办“知识工程”少儿读书比赛活动、“小种子流动阅读推广”等读书推广活动。在区文化艺术中心建立“非遗”展馆,围绕“贱三爷”主题,用剪纸艺术活灵活现地演绎出“贱三爷故事”。以“索河善书”为载体,结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义,广泛开展索河善书展演活动,促进“三风”转变。

  建立“种”文化的培育机制:进一步完善农村基层综合文化服务中心建设,将文化服务中心、文化广场、农家书屋建设等有机结合,完成8个街乡的图书阅览室、教育培训室、管理和辅助用室、多功能活动厅和文体广场的建设任务。加快推进115家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建设,启动“两馆一场”建设,完成新建图书馆、游泳馆、知音文化广场前期选址工作。

武汉市蔡甸区龚家岭社区开展读书会活动 图片来源:武汉市蔡甸区龚家岭社区

  推动农家书屋数字化建设,为20个村购置了中文在线云屏借阅机,方便村民手机下载阅读。

  全面推广“全国服务农民、服务基层文化建设先进集体”蔡甸街西屋台村农家书屋工作模式,实行农家书屋与纳凉取暖点、“四点半学校”、农民培训基地等结合使用,全力打造一专多能的综合文化室。

  启动“我们的中国梦 文化进万家”2018年全民艺术普及——送培训到基层活动,开展培训活动8场,培训600余人。开展书画、古筝、广场舞培训班3期,培训90余人次。

  建立赛文化的激励机制:农民群众在竞赛中激发活力,调动参与热情。在春节元宵节期间,举办蔡甸区2018年民俗文艺广场表演赛,高龙、长龙、锣鼓、采莲船、腰鼓、花灯、舞狮、手龙等多项传统民俗项目竞相登场,吸引近5000名群众现场观看。

  组队参加武汉市第24届迎春舞龙大赛暨第15届锣鼓比赛,取得两金一银的优异成绩。在区文化艺术中心举办庆元宵有奖猜灯谜竞猜活动,吸引近500人次驻足竞猜。举办第六届群众广场舞暨第三届健身排舞比赛,13支舞蹈队的精彩演出吸引了千余名群众观赛,带动全民健身。

蔡甸三风网红正进行“三风故事”网络直播 图片来源:长江日报 朱波 摄

  开办网红直播培训班,与长江日报联合开展“三风”网络直播,将蔡甸区在党的十九大精神宣讲比赛活动的优秀宣讲员推上线上平台,利用移动网络平台宣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十九大精神。

  做好传承 打造乡村文化振兴高地

  蔡甸拥有深厚的文化底蕴,有知音文化、红色文化等宝贵财富,全区着力做好这些文化的保护和弘扬,使之获得更强大的、更持久的生命力,真正活起来、传下去。

  唱响知音文化:持续举办十九届“莲花奖”知音文化艺术节和三届知音文化国际高层论坛,连续9年在清明节期间开展祭祀楚隐贤钟子期活动,成功组织两届“知音文化形象大使”评选活动,常年举办知音半月剧场、知音文苑讲堂、知音笔会等活动,凸显“知音文化之乡”品牌。

武汉市蔡甸区连续9年在清明节开展祭祀楚隐贤钟子期活动 图片来源:长江日报

  2014年,“伯牙子期传说”入选全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以知音文化为主题,蔡甸区创作了《知音九章》《知音故事集》《当代知音》《高山流水唱竹枝·蔡甸竹枝词》等一系列文学作品。文艺期刊《知音汇》创刊五年,发表作品近千篇(幅)。

  大型原创歌剧《高山流水》在第二届中国歌剧节上斩获优秀剧目奖、优秀编剧奖、优秀指挥奖、优秀舞台美术奖、表演奖等五个单项奖并唱响国家大剧院。

  蔡甸区还与市农业集团联合在大集街黄虎村建设知音文化创意村,吸引留法大学生代表李涛等一批能人,在大金湾规划960平方米具有本土文化内涵的九如坊文化传承基地,打造知音文化新地标。

  以“戏曲进校园”活动为载体,推动知音文化的传承,中法友谊小学作为“知音文化”教育传承基地,编印知音校本教材,纳入学校德育教育重点内容。在长江大学武汉校区挂牌成立“知音文化研究院”,吸引更多青年学生传承和发扬知音文化。

武汉市蔡甸区楚剧团“戏曲进校园”活动走进索河中心小学 图片来源:武汉市蔡甸区索河中心小学

  融合郧县移民文化,通过将张湾街新民村、洪北管委会金马堰村的风俗习惯等文化元素与本地文化进行融合,促进移民与本地村民结成知音。

  将知音文化融入生活,我区知音大道、知音湖、知音桥等道路、湖泊、桥梁均以“知音”命名。

  弘扬红色文化:蔡甸是一片红色的热土,涌现出了“中国保尔”吴运铎、红四方面军政委陈昌浩、独臂将军蔡树藩等英雄人物,新四军在湖北最大的一次战役——侏儒山战役在此打响。全区共有革命遗址24处,其中重要历史事件和重要机构旧址2处,重要历史事件和重要人物活动纪念场地2处,革命领导人旧居2处,纪念设施3处,革命烈士墓15座。

  在做好红色文化保护的同时,蔡甸区着力开发红色资源,传承红色基因。建设吴运铎纪念馆、侏儒山战役纪念馆,改造开放陈昌浩旧居,启动建设吴运铎公园。在全区各级党组织中组织开展“家乡人学运铎精神”“缅怀革命先辈,弘扬红色精神”等形式丰富的红色主题教育活动,铭记历史、牢记使命。在清明节、“五四”、“七一”等重要时间节点,组织党员干部、青年学生等到野战国防园、侏儒山战役纪念馆、陈昌浩纪念馆参观,到烈士陵园扫墓,开展传统革命教育月活动,缅怀革命英雄,传承先烈遗志。

  系住乡愁 擦亮生态文化名片

 

武汉蔡甸消泗万亩油菜花海吸引游客前往 图片来源:长江日报 刘福华 摄

  农村要留得住绿水青山,系得住乡愁。

  蔡甸区坚持“底线思维”,保护好山水资源,将生态文明融入小城镇建设,因地制宜建设美丽乡村。

  以城管革命进农村为抓手,以打造生态乡、生态村、清洁村湾示范村为引领,重点做好农村生活、生产垃圾的规范、科学、无害化处置,村湾基础环卫设施的配备和管理,村湾保洁队伍建设,村容村貌常态化管理四项工作,抓好“八边两域”(河边、湖边、塘边、沟边、林边、田边、路边、屋边和拆迁区域、插花区域)重点区域集中治理,在大集街黄虎村大金湾、索河街、桐湖办事处、洪北管委会推行垃圾分类试点建设,全面提升乡村绿化、美化、亮化水平。

  目前,全区已创建各级生态村238个,占比达82.6%,创建生态乡镇11个(其中省级生态乡镇6个,市级生态乡镇5个),占比达92%。

武汉市蔡甸区美丽乡村 图片来源:武汉市蔡甸区文明办

  玉贤·中国园艺小镇成功入选国家级、省级和市级特色小镇创建名录;大集·莲溪小镇、侏儒山·六海赛小镇入选武汉市生态小镇创建名录;索河·嵩阳小镇、永安·九真洪堡小镇入选武汉市生态特色小镇培育名录,为美丽乡村建设打造了一道道靓丽的风景线。

  依托三乡人才 引领文明新风尚

  推进市民下乡、能人回乡、企业兴乡工程,促进资金、技术、人才等优质资源在农村集中,为村级集体经济组织发展注入活力,在带动周边农民致富的同时,将先进的企业文化、管理文化带入农村,促进乡风文明。

志愿者在福利院服务老人 图片来源:武汉市蔡甸区文明办

  去年以来,蔡甸区先后与5个中心城区进行了沟通对接,接待市民下乡考察团4批次176人,吸引市民下乡1240人。鼓励能人乡贤回乡78人,创办各类经营主体52个。引进67家企业发展农业产业,建设美丽乡村。建设共享农庄167个,吸纳社会总投资达28.38亿元。在乡村注入民宿、文创、网红、电商、旅游等多元业态。

  通过发挥星光村左少平、花博汇许江、香草花田吴淼淼、留法大学生李涛等能人回乡的作用,将他们纳入乡贤队伍,引领乡风、家风、民风的转变,引导村民文明素养的提升。(长江日报 撰文:朱波 方勇军 孙克亮)

[责任编辑:肖偲偲]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