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焦点大图

市民素质高度夏更从容 武汉挥别“暑天无君子”

2018-08-03  字号:[][][]  转发

市民在公园里看露天电影 图片来源:长江日报

  近日,武汉35℃以上的高温天气持续18天,创江城7月份高温持续天数新纪录。在“热”纪录被打破的同时,随着近年来地铁、绿道、海绵城市、书店、图书馆建设及大型商业综合体的兴起,武汉市民消暑纳凉有了更多开放、现代的公共空间和好去处。城市在不断发展,市民的文明程度也在不断提升。谁说“暑天无君子”?武汉人度夏更加现代、文明、从容。

  不再一味顶烈日等公交

  市民乘地铁清凉出行成日常

武汉三镇地铁成环,清凉出行成为武汉人的日常。图片来源:长江日报

  烈日下,一溜乘客躲在一根电线杆的阴影里等公交——这是过去武汉夏天出行之苦的写照。

  而今,三镇地铁成环,乘坐地铁清凉出行成为武汉人的日常。

  7月31日上午10时,地铁循礼门站。家住新华路的丘先生,提着一个内装拖鞋与洗浴用品的透明储物箱,准备和朋友一起乘2号线去洪山广场附近的游泳馆游泳。朋友计划开车前往,但他觉得乘坐地铁更加方便舒适,不用忍受被太阳暴晒过的高温车体。

  当天下午3时许,在地铁2号线广埠屯站,一些市民进地铁站不是为了乘车,而是从地下通道过马路。市民黄女士表示,在夏季一般会选择走地铁通道过马路,免得被晒。

  近年来,武汉加快地铁城市建设,目前已开通运营8条地铁线路,地铁站达167座,日均服务乘客超过300万人次。从地下穿越大马路,吃游购在地下就可以解决,部分上班族甚至可以从公司到家全程坐地铁。

  武汉地铁集团车站环控负责人介绍,为保证市民清凉出行,地铁车厢内设定温度为26℃,地下车站站台温度控制在28℃以内,站厅温度在30℃以内。

  街边“竹床阵”成回忆

  夏日夜游绿道消暑成新景

市民在湖边纳凉 图片来源:长江日报 记者胡九思 摄

  上世纪80年代的“竹床阵”,是老武汉人度夏一景。只要酷热天气持续几天,夏夜的大街小巷就摆满了横七竖八的竹床。

  如今,夜游绿道成为市民夏日避暑的独特景象。东湖绿道环抱大东湖,“大湖+夜游”成一大亮点,东湖这颗“城市生态绿心”,成为武汉人消夏的好去处。

  东湖“天然健身房”吸引了众多运动爱好者,骑行、慢跑、快走……7月30日晚7时许,长江日报记者在东湖绿道湖中道看到,夜骑、夜跑的健身市民成群结队。孙宗国家住黄浦大街,每周两三个晚上,他都会专程从汉口开车来东湖绿道,和朋友们相约跑步。孙宗国说:“自从有了东湖绿道,大家晚上都相约到此‘刷步数’。”

  东湖游船金牌驾驶员、东湖老村民王艺明,是消夏变化的亲历者。以前夏天晚上坐在家里吹空调的他,现在晚上出来漫步绿道。“像现在这样庞大的夜游人群,在东湖绿道建成前根本不可想象。”王艺明回忆,往年这样的酷暑天,即使家住东湖,也只能在家吹空调,“因为路灯照明不够,所到之处都是黑的,无法夜游”。如今增加了亮化夜景,王艺明说:“这样水清湖美、荷花盛开的环境,让人不舍得坐在家里。”

  2017年底,东湖绿道二期建成,百公里绿道环抱大东湖。东湖生态旅游风景区管委会负责人透露,今年4月以来,东湖绿道沿线及周边景区绿化面积增加3万平方米,夏日里树荫掩映,倍添凉意。“眼下,东湖景区内气温要比城区低3℃左右,空气流通、环境舒适,游客体感温度会更低。”

  过去夏日临水而居不敢开窗

  如今海绵公园成新去处

孩子们在公园里手绘荷花团扇 图片来源:长江日报

  7月31日上午,家住青山区绿水花园小区的陈女士推着婴儿车,带孩子来到附近的武丰闸湿地公园,在树荫下休憩乘凉。一条贯穿公园的明渠内栽植有再力花、荷花、菖蒲等植物,景色怡人。“我每天都会带孩子来这里转转,海绵公园让周边市民多了一处夏日休闲避暑地。”

  青山区海绵办有关人士介绍,这个公园属于青山港湿地雨污水整治及水环境修复工程,整治前,周边居民夏日不敢开窗,沿线环境“脏乱差”。启动海绵城市建设后,三级净化系统让死水变活,已开园两年多。生态浮岛、潜流湿地、雨水花园等使水体得以净化扩容,整个公园的绿量大大增加。

  青山区建设十路沿线,除武丰闸湿地公园外,青山港、武钢二号明渠、东杨港等多条由港渠水系形成的海绵公园已完成改造,提升了市民的幸福感。

  家住东湖港、东杨港周边的北洋鑫苑小区居民,过去在夏季掩鼻而行,无处纳凉消暑,如今小区自发组成3支暴走团,每晚7时沿东湖港内的园路暴走。建设方武汉碧水集团介绍,原先光秃秃的东湖港沿线共新栽了200多种、近万株乔木,为休闲市民提供荫凉。

  武汉市城建委海绵办负责人透露,未来这些海绵公园的园路可串联起青山江滩和东湖绿道,建设十路、杨春湖路沿线的居民都将受益,整个片区的“小气候”得到改善。长江水经这些港渠到达东湖,沿线的水体交换,上空也会形成风的疏散廊道,缓解城市热岛效应。

  以前着装随意“蹭空调”

  而今商场溜冰看展览成新玩法

武昌街道口一商场连廊,市民仿佛置身清凉的游泳池中。图片来源:长江日报 记者苗剑 摄

  武汉组合购物模式与环境日益优化提升,市民逛街文明程度也在提升。

  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穿背心、拖鞋的夏季逛街形象,是“暑天无君子”的一个注解。一商场工作人员介绍,近年来夏天着装随意到商场“蹭空调”的人已难得一见。

  “以前逛街度夏,除了买,玩的不多。”7月31日,在武汉国际广场,看孩子们冰场溜冰的市民何珊发出感叹,“20年前的童年暑假时光,在商场里可没有这么多娱乐场景。”

  何女士说,以前逛街就是武昌往汉口奔,如今在街道口、光谷、青山、汉阳、硚口、盘龙城,都有叫得上名字的大型购物中心,自己家门口不到1站路就有群光广场、银泰创意城。“现在,在商场里可以溜冰、看艺术展,还能逛动物园!”

  7月31日下午,在武汉某大型商场,负一楼的新生活超市海鲜售卖口,围有不少市民,从水池中挑选海鲜后现场加工。“在商场里的超市吃海鲜,2年前,这在武汉还是个新鲜事儿。”正在享受美味的市民凌女士说,上周末她还在商场里参加了一场夏日打水仗演唱会。

  从武汉各大商业综合体获悉,老牌商业集团不断提升改善环境,新入武汉的商业实体则全面抢滩,以艺术、潮流等不同定位吸引市民,文艺书店、亲子业态空间等新奇逛法,更是极大地丰富了市民的夏日生活。

  武汉图书馆增设母婴室、幼儿洗手间

  市民一大早排队进馆看书上自习

市民在武汉图书馆里看书上自学 图片来源:长江日报

  连日来江城持续高温天气,武汉图书馆迎来人气爆棚的盛况,开馆前即有读者排成数百米长队等候。目前该馆高峰期日接待人数达1。8万人次,比往年同期增加60%以上。可喜的是,读者人数虽大幅增加,秩序却更井然了。

  8月2日8时20分,武汉图书馆门前等待入馆的读者已排成数百米长队,从入口蜿蜒至门前广场,又拐了一道弯。人群中大部分是学生、青年,也有老人和为数不多的儿童。队伍虽长,却安静、有序。71岁的吴先生排在前面,“早上7点就来了”,他说,来图书馆看书看报已成习惯,“活到老学到老嘛”。排在他后面的一位女士则是为考证复习而来,“家里静不下心来,这里环境好、学习氛围浓,能好好备考”。有读者表示,图书馆自习室、阅览室座位有限,所以要早一点来排队,高峰的时候,阅览室书架旁、地上、大厅台阶上,都坐满了人。

  8时25分,图书馆提前开门,排在队尾的人花了十多分钟才进入一楼大厅内。没有人奔跑、喧哗,一些拎着早餐的人在大厅吃完后,才进入馆内。“跟以前比,秩序真是好太多了。”图书馆工作人员表示,读者进门就争先恐后赛跑、因抢座位发生争执、在馆内吃东西乱扔垃圾的现象大大减少,“经过这么多年的熏陶,读者对在公共文化空间需行为得体,有了普遍的认识”。

  入馆人数的增加,与图书馆服务功能不断完善密切相关。7月底,武汉图书馆青少年阅览室重新开放,阅览面积从300平方米扩至950平方米,并增设了母婴室和幼儿洗手间,日均人流量达2600人次,比去年同期增加70%。

  活跃的社会文化活动也为图书馆带来不少拥趸。馆内的名家论坛、社科讲坛、市民学堂、读者沙龙等活动,每周都有不同主题。读者在图书馆里,不仅能与文学、历史、经济、城市发展等方面的名家、大腕面对面交流,还能学到家庭教育、非遗手工、急救、摄影等接地气的知识技能。

  与读者人数同时增加的,还有图书借阅量。今年4月以来,武汉图书馆降低借阅证办证门槛:支付宝芝麻信用达到一定积分的市民,可享受图书馆信用借阅服务,免押金办证;而读者外借图书也由每次5册增加至10册。这些举措效果明显——读者办证量、外借册次较去年同期分别增加29%和57%。

  (长江日报 记者韩玮 傅雪婴 张希祉 赵歆 冯爱华 见习记者刘帅 通讯员肖捷 蔡卫萍)

[责任编辑:肖偲偲]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