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焦点大图

“大城工匠”进校园带徒授艺 “蓝领军团”助力武汉发展

2017-04-20 武汉文明网 字号:[][][]  转发

“大城工匠进校园师带徒”启动仪式上,现场为“大城工匠”代表授牌。图片来源:武汉文明网

“大城工匠进校园师带徒”启动仪式在武汉城市职业学院举行 图片来源:武汉文明网

  “武汉对所有大学毕业生敞开胸怀,我们既需要博士、硕士等高学历人才,也需要拥有一技之长的专业技术人才,大家都是武汉未来发展的宝贵资源和独特优势。”4月19日晚,武汉“百万大学生留汉创业就业计划”宣讲进高校暨“大城工匠进校园师带徒”启动仪式在武汉城市职业学院举行,来自武汉各行各业的8名“荆楚工匠”和29名武汉“大城工匠”,与武汉城市职业学院进行深度合作,收学生为徒传授技艺,对所有大学毕业生发出了邀请。武汉市委常委、宣传部长、市总工会主席李述永,武汉市副市长李忠,武汉市文明办主任严宏以及市委宣传部、市文明办、市教育局、市总工会、市人社局、长报集团、武汉电视台、武汉城市职业技术学院相关领导共同出席了本次活动。

武汉市委常委、宣传部长、市总工会主席李述永为“大城工匠”代表授牌 图片来源:武汉文明网

武汉市委常委、宣传部长、市总工会主席李述永号召大学生们以工匠之道淬炼城市精神。图片来源:武汉文明网  

  “大城工匠”代表禹诚分享了她从一位外地来汉求学的大学生,到培养出一批全国、省市技术能手,打造“数控梦之队”的历程;汉阳区钟家村小学特级教师、全国模范教师桂贤娣作为武城院的校友分享了她是如何从教30年,成为“全国教书育人楷模”、小学里走出来的“教书名匠”;年轻的动漫设计师、第十九届技能大赛动漫技术状元王喆,毅然放弃了一线城市的发展机会回到武汉,用绘画来讲述武汉飞速发展和巨大变化,“其实掌握好技能,没有什么窍门,也没有捷径,任何手艺都是磨出来的。”三位“大城工匠”的分享引得掌声如潮。

  当前,武汉正在加快构建现代产业体系,全力推动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型升级。市第十三次党代会从加快提升产业创新能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先进制造业、发展现代服务业和推进产业集群发展等方面进行了重大战略部署。高效实施这些新战略,关键是要拥有足够数量的高素质和高技能的产业大军。因此,创建一支数量宏大、素质优良、结构合理的“蓝领军团”,对武汉的发展尤为迫切。

活动现场,武汉市总工会和武汉城市职业学院签订了大城工匠的深度合作协议。 图片来源:武汉文明网

“大城工匠”代表禹诚分享了打造“数控梦之队”的历程。 图片来源:武汉文明网

  活动现场,武汉市总工会和武汉城市职业学院签订了大城工匠的深度合作协议,武汉城市职业学院聘请8名“荆楚工匠”和29名武汉“大城工匠”为技术技能指导大师,共同培养技能人才,帮助学生建功立业,实现梦想。“下一步,每位工匠都会根据行业和专攻细分到对应的学院和专业,参与教学研究和技能实操的建设中来。以后学校还计划成立工匠工作室,培养出更多专业技术人才。”武汉城市职业学院相关负责人说。

  “‘敢为人先 追求卓越’是武汉的城市精神,这其中的‘追求卓越’,就是工匠精神的最佳诠释,是工匠之道的直接体现。”会上,市委常委、宣传部长、市总工会主席李述永号召大学生们以工匠之道淬炼城市精神。李述永说,人是城市的主体,是城市精神的塑造者和体现者。追求卓越作为城市发展的基因,深深融入武汉人的血液之中。各位荆楚工匠、大城工匠,无不是用灵巧的双手,高超的技艺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奇迹。他们虽然岗位不同,经历不同,但他们身上都有着爱岗敬业、无私奉献的孺子牛精神,善于学习、勤于攻关的金刚钻精神,专心专注、精益求精的鲁班精神,百折不挠、坚忍不拔的苦行僧精神。这种精神,植入城市历史,融入城市血脉,是“敢为人先 追求卓越”武汉精神的鲜活源泉和生动写照。

80岁的龙从发是武汉木雕船模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活动现场几十名学生正在向他讨教非遗技艺。图片来源:武汉文明网

参与武汉市“新青年下乡”活动的大学生们展示科技支农成果 图片来源:武汉文明网

  在拜师学艺展示现场,几十名学生围绕工艺美术大师沈松柏老师,跟着学习剪纸艺术,“我只带3把剪刀来,没想到学生们自己带着剪刀来,学习热情很高,只要愿意学的我都愿意收为徒弟,将在他们当中精选2到3名着重培养。这不仅是艺术,也是文化传承”。学生李婷告诉记者,她是美术教育专业的,很喜欢剪纸,她和十几个同学拜沈松柏为师。

  “我希望能收到有耐心有天赋的徒弟”,80岁的龙从发是武汉木雕船模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他表示:学生愿意留在武汉跟他学木雕,他会毫无保留的传授。19岁的恩施学生李其择告诉记者,“大城工匠”老师都非常出色优秀。向大师面对面学艺机会难得,他将抓住机会学习自己喜欢的雕刻艺术。(武汉文明网 方凡 卢娟 刘腾腾 通讯员 向智)

[责任编辑:方凡]
关闭